◎唐山
(资料图)
《黑镜》终于推出了第六季,却遗憾地“高开低走”:前三集还算精彩,好评不断,不知为什么,偏要加上拉胯的第四集、第五集——这给《黑镜6》造成巨大影响:烂番茄指数(影评人评分)降到76%,爆米花指数(观众评分)降到44%。
在豆瓣上,《黑镜1》的评分是9.4,《黑镜2》是9.2,《黑镜3》是9.0,《黑镜4》是8.4。《黑镜6》前期9.4,第四集、第五集一出,评分立刻惨跌至7.2,仅略高于“公认败笔”《黑镜5》的6.9。
等了四年,等来的却是“总体还是好于第五季,中档水平”,《黑镜6》事实上已经败了。难怪网友们纷纷质疑:“后两集的剧本是找AI写的吗?”
其实,《黑镜6》一开篇便已现疲态:主题是旧的,理念是旧的,批判方法也是旧的,只有故事是新的。它已从批判者、启蒙者,转向娱乐者。可像《黑镜》这个档次的剧,只靠新故事,又能撑多久?后面的崩盘,完全在情理中。
《黑镜6》至少阐明这样一个道理:不论你的批判曾多么清新脱俗,一旦重复、说教和噱头,它就离死不远了。
现代人已不再拥有独立自我
在《黑镜6》中,第一集和第三集被称为佳作。
第一集中的女主角遭遇尴尬:视频网站通过手机,监控了她的行动,并将相关信息上传服务器。服务器采用人工智能,迅速转化成电视剧——剧中人物、故事背景、剧情均逼近现实,但在关键情节上添油加醋。这给女主角带来伤害——男友得知她的前男友刚联系了她,她一度纠结。可电视剧不提女主最终拒绝了前男友,反而改成二人复合……所有看了电视剧的观众都坚信,这是事实。
女主角试图将网站告上法庭,律师却无奈地表示:你在该网注册时,网站弹出了免责条款,你看都不看。根据这些条款,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这一集能打动观众,因它揭示出现代人的困境:自我的边界日渐模糊。
信息时代之前,“自我”的边界是清晰的,即我们的身体。身体作为个体参与社会、认识社会的媒介,它只属于我。任何对身体的冒犯,都是对我的侵害。然而,在信息时代中,参与社会、认识社会等可以不再依靠身体,而是依靠信息,身体可以被虚构、被改造、被隐匿。随着自我的边界日渐模糊,自我随之消融。
正如第一集中的女主角,她的相貌专属于她,人们一看她的脸,即能确认。可视频网站推出的电视剧中,用的是一位和女主角相貌近似的女明星——每个观众都知道演的是女主角的事,可呈现出来的,是女明星的脸——所以,网站没侵权,女主角的隐私活该被曝光。
可女明星也很委屈,她和网站签的是数字形象使用授权协议,她并没真正去演。电视剧是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。女明星也没侵权。
女主角走投无路,采取极端做法:在公共场所,故意做出荒唐行为。
女明星坐不住了。毕竟,暴露在公众面前的是她的数字形象,她的隐私也被暴露。于是,女明星被迫和女主角站到一起。
我明明没有做任何事,却要为此承担后果,所谓“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”的准则瞬间崩塌。现代人已不再拥有独立自我,他可能只是数字形象、人工智能的傀儡。
几番玄虚,只在同一批判上兜圈子
第一集以女主角怒砸服务器为结束。可毁了一台服务器,还有无数台服务器正投入应用,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——未来,我们都会生活在无遮挡的世界中,因透明而空心。所谓人,用“长得都差不多”“没啥新鲜的”即可概括。那么,人生还有价值吗?生活的意义是什么?
《黑镜6》的第一集接续了《黑镜1》到《黑镜4》的批判精神,试图将人们从异化中惊醒,它与《黑镜1》的第一集颇有相似之处。后者情节犹如世界名画《马背上的戈黛瓦夫人》。戈黛瓦夫人为给城堡中的百姓争取免税,受罚裸体骑马游行。百姓均主动避开,拒绝围观。
《黑镜1》的第一集则是:首相为拯救国家,同意挟持者的要求,直播自己与动物的不雅行为,结果亿万国民在网上观看。人们点赞首相的奉献精神,甚至一边看一边流泪,可大家还是坚持看完——好奇心战胜了公德心。可每个人都找到了宽慰自己的理由:我又没伤害谁。
“自我”的价值,是让偷窥者们合理狂欢。当人人被偷窥,谁还敢说拥有“自我”?
显然,从思维深度上看,《黑镜6》的第一集并没超过《黑镜1》的第一集,无非是同题作文、各有侧重而已。从《黑镜1》的第一集中得到的感悟,可直接移植到《黑镜6》的第一集下。
在《黑镜6》的第一集中,女主角用怪招让女明星力挺自己,但这个设置并没提升全集主题,只是情节上的巧思。有没有它,给人的启迪完全相同,此即《黑镜6》的内伤:缺乏新视角和新思考,只会在同一批判上兜圈子,用故事伪造成不同的批判。这就挖下了后来填不平的坑。
良知与独立人格已消失得无影无踪
类似的问题,在《黑镜6》的第三集中也存在。
《黑镜6》的第三集讲述了两名宇航员即将在太空中工作六年。为免寂寞,科学家将他们的大脑连线地球上的机器人,机器人每天陪伴他们的家人,并把信息上传,宇航员得享天伦之乐。然而,意外发生了:邪教徒入侵并杀掉了宇航员A的全家,太空中的他顿失感情寄托;宇航员B不忍见其受苦,让他连线自己的家人,多少得一点人间清欢。没想到,宇航员A却爱上了宇航员B的妻子,两名宇航员反目成仇。最终,宇航员A杀了宇航员B全家——这下,大家又都扯平了。
这集依然在讲信息时代,“真实的我”与“虚拟的我”的混淆,“自我”随时可能失控,相爱变成相害。它与《黑镜》系列此前的《黑色博物馆》《生死搏击》相近:《黑色博物馆》讲一位妻子因车祸成植物人,丈夫将她的意识转到儿子的玩具猴上,可玩具猴不会发声,儿子不知它是妈妈,妻子反而承受了更大的痛苦;《生死搏击》则讲述两位好兄弟沉浸在虚拟游戏中,双双被掰弯,技术竟使人产生了从没有过的情感……
虽然《黑镜6》的第三集震撼人心,但它并没脱出此前的思想框架,不过是把讲过的怀疑,换个方式,又讲了一遍。
《黑镜6》的第二集则内置黑色幽默:两名电影学院的学生在乡村拍片,意外揭开当年连环谋杀案的内幕。在那场谋杀案中,男主角的警察爷爷因抓住罪犯而被封神,所以尚健在的奶奶主动配合。但她说的一切都是谎言,真正的凶手是爷爷。随着真凶暴露,男主角的影片赢得轰动,并获电影奖。但他意外发现,他又被电影工业的谎言包围——没人关心凶手是谁,人们只关注这是不是个好故事,是不是足够有趣,谁因此得利……
世界如巨大的谋杀案,吞噬了一代代的人们。这种“群氓成为新的暴君”“公众凌驾于道德判断之上”的思考,在此前的《全网公敌》中便有呈现,网友们选出“最讨厌的人”,并加上“去死”的标签——只要人够多,群体就可以坦然向个体施暴,个体的反省与抗争瞬间被淹没;所谓良知与独立人格,在信息时代已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可让人遗憾的是,《黑镜6》并没找到比《全网公敌》更深入的思想,连形式上也未超越它。
只破不立,破也渐渐迷失自己
为什么《黑镜6》总是隔靴搔痒?为何总是沦为一番现代牢骚,便再无其他?
首先,对现代社会的批评是“破”而非“立”。“破”是容易的,个体即能完成;“立”则需要新阶级诞生,并沉淀出新的共识。信息社会是一次革命,但并没超越资本逻辑,未产生新的、革命性的生产力,也没形成全新的生产关系,致建构艰难。从结果看,只能批判既有,无法想象明天;因每种想象已在批判的射程内,已无细化价值。
谁也没权力要求批评者也是建构者。批评有批评的价值,但重复批评就不同了,它凝成坚硬的媚俗,本身就是诸多现代问题的一个来源。
其次,《黑镜6》中的批评只是表演性的批评,唤醒观众只是副作用,真正目的是为投资人赚回真金白银。所以,《黑镜6》并不批判故事套路,它沉浸在隐喻中不能自拔。因为隐喻让废话看上去也有了一点品位,但这种肤浅的隐喻太多,早晚要翻车。
在《黑镜6》的第四集中,狗仔队为3万元,执著地追逐、偷拍女明星,正赶上女明星蜕变成“狼人”,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。“狼人”传说似乎浪漫,放在科幻背景中却不伦不类。编剧、导演之所以接受如此奇葩剧情,很大的可能是:《黑镜6》在思想上已走到极限,只好在讲故事上出新,致判断力被扭曲。当剧情“新”到了毫无必要、为新而新的境界,反而更像笑料。
在第五集中,善良的印裔女主角受恶魔引诱,必杀三人,才能让伦敦免于核攻击。她几乎成功,却被负责的警察制止。就在正义即将战胜邪恶的瞬间,原子弹果然在伦敦爆炸了……这种存在主义最爱操练的“意外中的意外”太过俗滥,在《爱死机》中便有,貌似黑暗意识,可抄来抄去,实属荒诞不经。在电视剧中,人类已几千次被灭绝,多这一次有何新意?《黑镜6》露出急功近利的神色。
如无新的思想高度,《黑镜》该画上句号了,而不是再反复拿捏剧情。作为品牌,《黑镜》也许有再挤一下的必要。但挤后才发现,它已空空如也,这最后一下纯属多余。
标签: